有的孩子脾气坏,一生气就会要打人,不管是身边的大人还是小孩,都有可能逃不过他们的打击。这样的孩子到哪都不讨人喜欢,周围别的孩子的家长也会劝导自己的孩子远离他。这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,这会导致他们与别人的交往产生障碍,不利孩子今后的发展。
1、小孩打人时父母要改变孩子的目标
父母是很难让一个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们的行为的,但是,父母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其他的他可以打击的对象,比如说枕头,然后让孩子们打,这样孩子们的愤怒就不会没有地方发泄了。
2、小孩打人后父母与孩子讨论事情经过
让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,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件事情的经过,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。
3、父母教孩子使用交流的方式来表达情绪
教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效的。一旦孩子们能够通过更加直接的方法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,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慢慢停止了。
4、父母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
虽然孩子可能还不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年龄,但是,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。孩子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就知道这些道理的,他们还需要别人的正确教导。
5、父母要表达被打的想法和感受
关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,即便被打对象是自己也要表现得很关心。而且向孩子解释打人使其他人受伤了,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,告诉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,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。
6、认可孩子的感受,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。
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,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。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,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:“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,但是我们不能打人……”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,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,不知所云了。另外,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。换一种做法,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,并且表示你的关心,效果就会很好。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。
小孩爱打人的原因
1、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
小孩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,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“自我”形成的年龄段,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,好像抢玩具、推人等,这是很正常的表现。
2、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
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,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,这也是正常的,但父母可以引导。
3、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
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。比如打小红,她哭了,再打一下,看她还哭不哭,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,看小兵会不会也哭。另外,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、抢夺开始的。
4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
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、提要求,总是语气急促,不耐烦,要么拎着就走,不听就打骂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,并当成理所当然、可以接受。
5、受家长无意中的暗示
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“我家孩子不打人”,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,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:你说我不打人,那我偏打人,看你有什么反应?会怎么对我?
日常如何正确教育小孩
1、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
有的家长认为,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“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”。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,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,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、打一顿再说。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,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,性格容易变得偏激。
2、父母要以身作则
父母的一言一行,孩子都看在眼里,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,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。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,母亲给外婆洗脚,小儿子看在眼里,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。同样的,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,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。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。
3、大人的意见要统一
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,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,态度也要统一,切忌你说东我说西,你扮白脸我扮红脸,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。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,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。时间一长,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,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。
孩子一生气就要打人,这都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的,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被什么东西绊倒了,第一时间就是让孩子去打那个绊倒他的东西,长期以往,让孩子觉得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别人或是别的东西导致的,要接受自己的打击,可是打打东西还行,打人可就不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