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健康生活,除了监测还需实际行动
如果我们细看这些设备和应用,似乎硬件都是基于对身体的监测,而软件则是以记录和提醒为主。单纯的监测和记录,是否就能帮助我们达到健康的目的?
当然不是。琐碎的工作、潜藏的惰性,还有每天如一的单调,经常让我们的锻炼、保健计划落空。那这些健康科技产品有什么方法,能让我们的计划能够持续、有效地执行?
就以长跑为例,即使是慢跑,几公里的路程下来也并不轻松,在跑步过程中舒缓精神压力就显得很重要。像上面提到的各种跑步应用,就支持在跑步的过程中播放音乐来放松紧张的神经,让用户不去想运动过程中的疲累;同时,有些应用还支持将你的成绩与朋友分享,在比较和激励中促使自己继续锻炼。
又例如按时吃药,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记性不好、工作忙碌等原因,错过了吃药的最佳时机,即使有便条、闹钟提醒也不一定有效。
有个叫MangoHealth的应用,则以不一样的形式帮助我们实现按时吃药——除了闹钟提醒,它还使用了游戏化和货真价实的鼓励来解决无趣的忘吃药问题:应用会根据用户是否有吃药而给用户一定的积分奖励,而用户级别会随着积分增多跟着变化,不同级别会有不同的物质奖励(例如超市购物券)。
此外,如果用户没有在该吃药的时候主动通过MangoHealth的消息提醒进入应用并标注“我吃过药”,那么应用会直接在用户的历史记录上画斜杠,以表示没按时吃药,而且不会留其他入口做补救。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,也能让用户明白按时吃药的好处。
健康应用除了要将我们的计划具体化、制定时间管理方案,更需要一些激励和鼓励的机制来帮助我们完成锻炼、保健的计划。
虽然如此,但还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——脱离了它们后,我们又能否坚持健康习惯的养成?
对于智能健康设备来说,各种腕带、智能手表,甚至智能运动鞋等设备都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假设——用户只有在做锻炼、起居生活等相关活动的时候,才会戴上它们的设备;同样地,各种健康应用的使用,也是在锻炼、保健等情景的前提下进行的。那是不是说,没有了这些设备,日常的生活和锻炼就无法进行?
当然不是——这是个伪命题。归根结底,智能健康设备、各种应用也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,真正监督自己去落实执行的,还得要靠我们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力。
科技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新的辅助手段,但并不只是为我们把脉、教育,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。我们都希望,即使脱离了智能设备和应用,自己都能做到均衡饮食、适时锻炼、按时作息、定期做身体检查——这,才是健康科技的最终目的。